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广东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广东省北部山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19 16:29:46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我省北部山区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品位。截至2005年底,共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AAAA级景区4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0个、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0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等一批多样化的旅游景区。其中以韶关丹霞山、南华寺、梅州雁南飞、雁鸣湖、河源万绿湖、清远清新温矿泉等具有代表性。

  据2005年的市场抽样调查,从市场空间结构来看,北部山区客源市场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约占游客总量的95%98%。国内客源市场以本省为主体,约占80%85%,其中珠三角客源的比重约占60%70%。省外客源以邻近省份客源为主体。境外旅游客源市场以港澳台等周边地区为主体。从出游方式来看,一日游短程观光休闲度假比重较高,散客旅游占主导地位,约占游客总量的55%65%;旅行社组织的游客所占比重已下降到约10%15%,其他形式(如访亲探友、单位组织出游等)占20%35%

  2005年,全省北部山区旅游的国内旅游收入比重达到全省的8.96%,北部山区旅游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1.83%,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6.94%(详见表1)

  2005年广东省北部山区旅游发展情况表

 

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亿人民币)

入境旅游者

(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208

17.58

39390

850

 

186

32.63

54577

2051

 

345

19.05

130232

2781

 

293

19.24

71723

1974

 

38

3.99

79836

1655

 

501

12.79

34381

1463

 

141

16.06

29166

907

 

1712

121.03

439304

11681

备注 :统计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旅游局

  (二)机遇与优势。

  1.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和谐广东的战略目标,鼓励区域协同发展,发展绿色产业,政府重视北部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出了政策、资金、人才、促销等一系列扶持举措。

  2.北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是我省旅游发展的潜力区域。北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北部山区旅游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并发挥着对珠三角的生态屏障作用。

  3.经过10多年的发展,北部山区旅游已经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北部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产业保障。

  4.粤港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日益推进,为广东北部山区旅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腹地。

  5.北部山区旅游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改革创新,实现北部山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挑战与困难。

  1.客源市场竞争激烈。交通发展迅速,游客的出行空间拓展;由于资源的同构化和产品同质化,赣南、湘南等邻近省区所产生的替代性竞争,对广东北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2.旅游产品开发粗放,产品结构单一,档次不高,缺乏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旅游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人才缺乏,旅游管理水平较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改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旅游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3.北部山区的经济水平仍然比较薄弱,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北部山区旅游接待人数持续增长,但占全省的市场份额较低,旅游经济总量小,产业规模不大,产业质量、效益不高,区内各地发展不平衡。

  4.交通大环境虽然已经有了巨大改善,但是交通网络与景区系统的衔接,景区道路建设,道路标志系统建设等方面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二、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北部山区资源环境优势,紧紧抓住旅游产业旺盛的市场需求,实施“后发创新、绿色花园、区域联动、休闲推进”战略,实现旅游业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持续发展,努力在北部山区经济腾飞中发挥优势产业的先导作用,成为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强广东旅游业发展的后劲。

  (二)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实现北部山区旅游收入以15%18%的速度增长,快于全省旅游增长的平均水平,快于珠三角旅游增长的平均水平,也快于北部山区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发展速度的“三快”要求。预计到2010年,北部山区的旅游收入达到290亿元,旅游人次达到5500万人次,北部山区旅游占全省旅游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11%

  ——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旅游业在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中的综合带动作用日趋加强,旅游业成为北部山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成为北部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北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达到8%12%

  ——旅游要素空前活跃。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在北部山区日趋增多,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珠三角的差距日趋缩小,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有新的提高。到2010年,拥有15AAAA级旅游景区,5家五星级酒店,3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

  ——旅游大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政府主导的城市创优和县城创强工程有效实施,到2010年,北部山区市全部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10个广东省旅游强县(区)。

  三、发展重点 

  (一)旅游产品发展重点。

  1.观光旅游产品。

  深度挖掘和解说现有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将游览和娱乐进一步结合起来,提高观光旅游的参与性、观赏性和吸引力。以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以面向珠三角等城市型市场为基础,扩大北部山区观光市场的国内外影响,进一步增强韶关丹霞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龙头品牌效应,重点推动韶关南岭、乳源大峡谷、河源万绿湖、梅州五指石和阴那山、清远英西峰林走廊、云浮蟠龙洞等风景区建设。

  2.度假产品。

  针对目标客源市场旅游需求升级与细分化的特点,扩大度假旅游的活动内容,将度假产品同观光产品、文化产品有机组合,形成具有北部山区特色的度假产品发展模式。

  (1)温泉度假产品。提升市场层次,将温泉产品作为北部山区旅游实现产品升级的重点,引导温泉产品规模化、特色化、主题化发展,增加户外娱乐、健身休闲、养生康体等功能,强化旅游服务品质和地域文化内涵,形成北部山区温泉产品的竞争实力。推陈出新,不断激发新的市场兴奋点,重点打造清远清新温矿泉、惠州龙门系列温泉群、韶关假日温泉、河源系列温泉群、云浮新兴系列温泉群、梅州丰顺温泉、五华汤湖热矿泥等温泉度假区的建设。

  (2)山地度假产品。突出山地避暑、森林生态特色,实施度假休闲产品投资经营模式的创新,重点发展河源大桂山、惠州南昆山、梅州阴那山、韶关丹霞山—南岭、肇庆盘龙峡、云浮龙湾等度假区的建设。

  (3)乡村度假。以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为内涵,以区域旅游者和自助旅游者为主要对象,以乡村自然田野为背景,以客家围楼、瑶寨等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从设施、活动、项目、氛围等各方面展示乡村特色,形成鲜明地域风格。重点开发建设梅州围龙屋、河源苏家围、清远、韶关瑶寨、肇庆喀斯特山村、惠州南昆山家庭旅馆、云浮大湾古民居群等一批有吸引力的乡村度假地。

  3.专项旅游产品。

  (1)红色旅游产品。以叶剑英故居的建设为龙头,加快粤北、赣南、湘南“红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步伐,再现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华南大后方的红色历史风采。发掘东江流域“东纵”革命斗争遗迹和历史纪念地价值,拓展国共合作的红色旅游领域,凸现北部山区在广东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中的地位。充分运用文学、美术、研讨、影视、媒体等文化渠道和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建设有广东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体系。

  (2)生态旅游。增加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增强教育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经营理念,引导生态旅游由一般观光向参与体验转变,引导生态旅游从大众旅游向大众与专题旅游相结合转变,培育绿色生态者市场,重点开发森林、农业、动植物物种等生态旅游产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着重强化韶关丹霞山、韶关车八岭、清远广东第一峰、河源万绿湖、惠州南昆山、梅州五指石等生态旅游拳头产品的建设。 

  (3)自驾车休闲旅游产品。面向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结合山水观光、乡村休闲、度假村休闲、特色观光农业、森林公园等旅游元素,借助日益发达的高速公路与快速交通系统,发挥自驾车旅游的资源与产品整合优势,打造自驾车休闲游憩带,重点发展肇庆千里走廊、河源万绿湖汽车营地、粤北山地自驾车旅游专线、梅州客家自驾车旅游专线、惠州百里生态旅游走廊、粤西三地四市自驾车黄金线路等一批有吸引力的自驾车产品。 

  (4)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北部山区本土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宗教文化资源,发掘地方音乐、戏剧、歌舞等“原产”文化元素,突出地方精神,演绎文化风情。对客家文化、西江流域文化、瑶、壮少数民族风情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同时利用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利用旅游产品作为地域文化、先进文化的传播载体,使北部山区成为广东建设文化旅游大省的重要基地。各地要致力于建设一支旅游文化队伍、推出一台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节目、形成一个旅游文化基地。在主要城市设立旅游表演中心,为游客提供丰富健康、参与性强的娱乐活动,强化北部山区作为目的地的吸引力。重点建设韶关南华寺、珠矶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马坝人——石峡文化遗产,清远飞霞、盘王庙,云浮国恩寺,肇庆龙母庙,梅州灵光寺、客家公园,河源恐龙文化、佗城古城等产品。

  (二)服务设施发展重点。

  1.住宿设施。根据北部山区旅游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区域内旅游住宿设施的等级、规模及数量。鼓励发展经济型、家庭型、自助型、乡村型旅游住宿设施,在肇庆、惠州、云浮等市的旅游强县可发展四星级高档旅游酒店,梅州、河源、清远、韶关建设五星级高档旅游酒店。

  2.旅行社。扩大对民营、外资领域的旅行社业务开放,优先吸引内地或珠三角品牌旅行社到北部山区开设分支机构,积极推动旅行社的改制经营,通过行业协会推动市场经营秩序,扶持旅行社的规模扩张。争取能够形成12家知名旅行社。

  3.旅游购物。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并引导地方形成规模性的加工生产、展示销售,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定点商店,有条件和基础的地方,可以建设旅游购物步行街、大型旅游购物中心。

  4.旅游餐饮。发掘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开发北部山区美食系列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良好口碑的餐饮名店和名品,推出北部山区美食之旅。

  5.旅游娱乐。发展旅游娱乐设施,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区域旅游吸引力,可以结合北部山区的城市功能建设,在集中的区域规划民间艺术展示、酒吧茶楼等休闲设施。积极开发融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为一体的民间、民族歌舞和民俗节庆节目,形成北部山区特色的旅游夜生活。 

  (三)区域发展重点。

  1.中部地区。该地区包括韶关、清远市和惠州的龙门县。要围绕韶关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和粤北漂流之乡的旅游品牌,重点建设名山风光、温泉、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产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构筑湘粤旅游走廊,形成联结惠州、清远和韶关的北部山区北线旅游精品线路,提升韶关为粤北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带动北部山区成为广东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

  (1)韶关。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十一五”期间韶关要发挥森林生态、山水风光、宗教、民俗优势,重点实施好韶关独具特色的名山(丹霞山)、名寺(南华寺)、名巷(珠玑巷)、名人(张九龄)、名址(马坝人遗址)、名城(省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开发利用战略。力争将丹霞山—南雄恐龙遗址申报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为广东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景区;把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禅宗圣地,力争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充分发挥毗邻湖南、江西省的区位优势,大力开拓湘赣客源市场,继续实施北拓南延的旅游宣传促销战略,全面塑造和提升韶关旅游形象。巩固创优成果,围绕“三江六岸”环境特色,建设韶关山水旅游名城。

  (2)清远。清远是广州中心城市近郊型休闲度假目的地。要积极按照建设“后花园”的战略要求,塑造 “山水清远,活力之乡” 旅游整体形象,着力打造“五大热线”和“六大精品”(五大旅游热线:清新热线;飞霞热线;英西热线;英德热线;连阳热线。六大精品:清新温矿泉“温泉圣地”品牌;飞霞风景名胜区“儒、道、释”三教合一特色品牌;阳山广东第一峰生态品牌;全国罕见、广东最长的地下银河品牌;连南、连山民族风情游品牌;安全、有序、刺激、好玩的“漂流之乡”品牌)。

  (3)惠州。以珠三角生态度假天堂为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南昆山山地度假和龙门温泉两大拳头产品,把龙门县建设成为“旅游大县”、“温泉大县”,成为广东旅游强县的典范。

  2.西部地区。该地区包括肇庆的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县和云浮市。要发挥喀斯特景观、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优势,建设西江旅游带,加强粤桂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建成联结肇庆、云浮和广西的旅游线路,构筑自驾车黄金旅游走廊,成为广东北部山区旅游发展的快速成长区域。

  (1)肇庆。重点开发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自驾车旅游三个旅游产品,加快完善千里旅游走廊的建设,打造岭南文化休闲旅游区、绥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西江文化休闲旅游带、绥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带、贺江观光休闲(西部)旅游带,重视与肇庆城区联系,加强省内外区域旅游合作,促进肇庆成为中国重要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建设。

  (2)云浮。明确云浮旅游“云石之都,六祖故里”的发展定位,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高云浮城区旅游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六大旅游品牌:新兴龙山温泉国恩寺“禅宗圣地”品牌、“温泉保健”品牌;蟠龙洞“石花宝洞、世界奇观”品牌;罗定蔡廷锴故乡“将军故里”品牌;罗定龙湾“粤西美景”生态品牌;南江文化品牌;云浮(安塘)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品牌。

  3.东部地区。该地区包括河源、梅州市,是东江流域客家文化集中区域。要发挥客家文化、生态旅游、温泉度假资源优势,加强闽粤赣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粤东山区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东江旅游走廊,把梅州建设成为世界客都以及东部山区的中心旅游城市。

  (1)河源。要继续打造“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的旅游形象;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同时抓好恐龙文化、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及温泉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一湖两带”(“一湖”即万绿湖,“两带”即以万绿湖为核心的包括周边地区的生态休闲带和以东江为纽带的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带)的战略格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组建河源旅游的大集团;加大产品转型力度,开发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和旅游招商引资力度。

  (2)梅州。要致力于打造“一都三品” (即世界客家之都与客家文化旅游特品、热泉康体旅游名品、山水绿色度假旅游精品),巩固“创优”成果,将梅州建成粤东北、闽西南与赣东南地区的客家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泛珠三角”的旅游热点城市。积极创建梅县为旅游强县。

  (四)优先发展项目。

  以重点项目带动为导向,根据资源特色和产品需求,遵循政府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引导性投入与产业市场化招商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的区域整合项目、重点产品项目等,以逐步改善、优化北部山区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北部山区旅游业发展(具体项目详见表2)。

 广东省北部山区旅游优先发展项目表

 

序号

 

 

 

1

中心城市旅游环境提升工程

改善城市服务设施、提高市民旅游意识、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等为内容,云浮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推动旅游城镇的建设,促进旅游环境的改善

旅游中心组织接待城市

2

山区自驾车旅游体系工程

建设自驾车休闲营地体系,线路标志系统,安全救护系统,训练服务体系

肇庆、河源、梅州、清远、韶关和惠州

3

旅游厕所配套建设工程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区内旅游厕所进行配套建设、改造;采取先进的旅游厕所布局、管理、运营模式推动旅游厕所建设

全部地区

4

上一篇: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
下一篇:广东省北部山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