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产业转型,创新升级,这些近年来舆论形容东莞的热词,反映时代之变迁。曾经,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皆为东莞制造,如今,全球每5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来自东莞。从代工鞋包服装到研发智能终端,这是东莞从“三来一补”到“自主创新”的跃升。也正是得益于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东莞GDP再次突破,达到7582亿元的辉煌成就,从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
从创办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到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如今的东莞正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东莞在过去30年抓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机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
在亮眼的发展形势背后,离不开东莞的敢为人先。东莞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如今“倍增计划”、商事制度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效明显。
探索新路径:改革创新融入东莞产业血脉
位于东莞厚街的创科公司曾经是一家没有品牌、没有技术、没有市场话语权的“三无公司”,一度只为国际品牌做代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是难以为继。然而,在政府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带动下,创科集团于2009年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成功从OEM转型成OBM,如今在全球电动工具行业排名前列,成为东莞转型升级的“模范”。
从一个农业县一跃成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东莞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居功至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过去东莞采取“土地出租”或“厂房出租”的形式引进外资企业、通过输出廉价劳动力来创造价值的方式早已不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曾经东莞人一度引以为荣的经济发展路径日渐式微,这种资本由外资主导、技术绝大部分靠外来的、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已然不能跟上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产业转型和升级,技术自主创新成为了东莞近几年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了在“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转型,东莞自2012年便提出连续5年拿出50亿元支持企业发展。以新型研发机构、“机器换人”等为抓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入大量科研创新项目和人才,逐步探索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
启动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落地东莞
根植于深厚的制造业“世界工厂”,东莞正在吸引国际顶尖的创新资源,并形成资源的汇集,以抢占产业创新高地。
在创新资源的链接下,东莞与国际的合作,已经从过去的“前店后厂”格局,转型为如今的“产研融合”。比如主打轻量级机器人的李群自动化就是很好地利用东莞和香港的优势,联动两地的资源,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在香港做出科研成果,在东莞一些珠三角城市实现产业转换、批量生产。”李群自动化的副总经理俞春华说。
国内外创新要素对接汇聚,使得在东莞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军团”之中,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不断涌现。易事特占据新能源行业细分市场的龙头地位,去年以超百亿元的产值跻身《新能源企业全球竞争力百强榜》第18名;长盈精密连续8年保持10%以上利润增长,藉此站稳电子元器件行业龙头的脚跟;五株科技、神州视觉、拓斯达等一大批优秀的莞企凭借着科技创新脱颖而出……
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东莞深度融入广深科创走廊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目前,国家高企、后备高企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在《2017年度东莞市规模效益成长性排名前20名企业》,十亿级企业数量共有15家,近半上榜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见,与过去相比,创新驱动发展已经为东莞经济带来了“质”与“量”双提升的新格局。
科技为创新赋能: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
沿着产业链一路回溯,“隐形冠军”和行业巨头企业的逐渐聚集,加快了对东莞制造的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构建。
从零起步到如今产值上千万元,亿动科技用了三年时间,这家企业2014年还是个只有4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到目前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已经完成Pre-A轮融资,风投估值超1亿元。
亿动科技是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播撒下创新的种子之一。李群自动化等34个有潜质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在这个生态圈里逐步成长壮大,这里也已经成为东莞乃至华南地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创新的产业生态圈,为东莞带来了不少重大项目,为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圈注入新动能。
观察人士认为,政府和市场力量奠定了科技的基础,大学、风投、研发机构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这几股力量交织有望帮助东莞造就下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