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公布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同比增长6.8%,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特别是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00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成为一抹亮色。
过去一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去年12月26日,汕头至汕尾铁路项目开工。这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连接广州和粤东地区的高速铁路骨干项目,建成后将大大缩短粤东沿海地区通达珠三角的距离,一时引发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全省各地还同步集中开工建设3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929亿元。
喜讯远不止汕头至汕尾铁路。2018年,我省新开工建设201个项目。此外,还有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台山核电1号机组、深圳抽水蓄能电站2—4号机组等共计105个项目建成投产。
据统计,去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3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3.9%,其中广州、珠海、汕头、韶关、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8个市完成计划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增高速铁路运营里程342公里,高铁营运里程达1905公里,湛江、茂名、阳江等3个地市通达高快速铁路,汕头市中心城区引入高铁。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55公里,通车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10个新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和天然气主干管网加快建设,新增投产骨干电源装机容量927万千瓦,新增天然气供应能力54亿立方米/年。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实现大江截流,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科研成功获国家批复,中央预算内投资定额安排34亿元,为历年我省获得中央投资最多的水利建设项目。
稳增长的同时也补短板。去年我省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18项补短板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41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5.4%。其中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完成投资374亿元,练江流域、茅洲河、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我省持续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清理核查,推动全省PPP模式规范发展。面向民间投资公开推介环保、交通运输、市政管网等领域51个项目,目前已有17个项目成功引进民间资本178亿元。全年获批及发行企业债券规模8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中440亿元约定投向省重点项目。
搭建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去年,港珠澳大桥如期顺利建成通车,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西九龙站实现“一地两检”,虎门二桥主线全线贯通,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开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三地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持续推进。
省发展改革委紧紧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举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之力,抓规划、谋政策、建机制,助力大湾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为搭建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梁八柱”,省发展改革委按照中央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准确把握国家赋予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配合国家加快编制基础设施、城际铁路、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为推动解决制约大湾区建设30个突出问题,协同省有关部门推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5项举措,落实中央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配合国家研究制定推进港澳居民回乡证在内地便利化使用、个税差额补贴等政策。
为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东莞散裂中子源项目、中国科学院(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和强流离子加速器装置配套工程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先行先试。
为高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省“一带一路”办职责,制定出台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境外园区建设,中沙吉赞产业集聚区纳入国家重点推动的产能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7.3%,我省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各省市“一带一路”参与度指数排名第一。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德国巴斯夫集团决定投资100亿美元在湛江建设全球第三大石化一体化基地,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在惠州建设化工综合体项目、LNG接收站项目……
去年,广东迎来多个百亿美元级外资大项目密集落户或动工,在抢抓进一步对外开放机遇的同时,也彰显了我省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努力。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调整企业投资项目三个清单,印发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实施细则,制定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限。
抓好改革统筹协调——先后推动广州、汕头、东莞出台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面清理涉及产权保护、影响公平竞争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修订《广东省定价目录》,压减40%政府定价管理项目。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44个省级部门和21个地市数据交换共享,全年共归集30亿条信用数据,信息推送量居全国第一。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编制广东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17项改革事项中已完成107项,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一站式服务等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推进9个国家级、30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累计落户国家级创新平台200家,建设省级工程实验室88家。
降成本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停征、减免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放开74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全年减费金额约210亿元。先后三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合计降价标准8.19分/千瓦时,年降价金额113亿元,实现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目标。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为社会减负136亿元。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出台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建立省级特色小镇入库培育机制。印发实施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做好第二批国家综合试点评估,2018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7%。
落实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区域发展新思路,牵头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划定范围及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建设,落实国家赋予南沙、前海和横琴的创新政策,规划建设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推进实施《揭阳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支持并指导肇庆新区扩区。
支持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等地区发展,编制实施《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配合国家制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新一轮政策。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我省老工业区、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
深化泛珠区域合作,着力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北部湾城市群等沿江沿海沿线经济带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泛珠合作论坛暨经贸洽谈会、2018年泛珠行政首长联席会议。
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安排援藏、援疆、援川项目265个、资金41.7亿元,我省在2017年全国对口支援绩效综合考核评价中成绩突出,受到国家表扬。全方位推进与黑龙江省对口合作,签约项目323个、总投资22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