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
今年5月2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对深圳进行访问时,专程到访了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圳总部。这家年轻企业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展示出来的创新活力吸引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德国总理。
尽管创立时间不足3年,但碳云智能已经是生命健康领域里的“独角兽”。它打造的数字生命管理平台,可以帮助用户构建数字生命管理系统,形成专属的数字生命账户。
事实上,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不胜枚举。
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近年来,深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上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深圳新兴产业持续领跑,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
早在2009年,深圳率先推出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随后,文化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形成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阵型。2013年起,深圳又陆续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四大产业列为未来产业,共同构筑了深圳新兴产业阵营中的“7+4”格局。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上”企业共有5330家,实现增加值1965.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4%,占全市GDP比重37.7%。分产业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932.43亿元,增长13.1%,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47.4%;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308.19亿元,增长11.2%,占比15.7%;高端装备制造增加值226.98亿元,增长10.4%,占比11.6%;绿色低碳增加值214.98亿元,增长6.5%,占比10.9%;海洋经济增加值111.07亿元,下降2.1%,占比5.7%;新材料增加值89.03亿元,增长24.3%,占比4.5%;生物医药增加值83.04亿元,增长15%,占比4.2%。
另据统计,今年1-5月,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21.2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8.7%。其中,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2152.24亿元和2005.45亿元,增幅分别为11.9%和1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9%和64.3%。
大布局谋求大发展
深圳正构建起与新兴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多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业态衍生发展和新模式融合创新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众多新兴产业在深圳这片创新土壤里茁壮成长。
以在新兴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深圳提出“十三五”期间,前瞻布局E级高性能计算、第六代移动通信、太赫兹通信、可见光通信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加强微纳电子与系统集成、光电子技术及集成、超导芯片等前沿器件研发及产业化。
大布局有望迎来大发展。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今年将启动二期扩容建设,“届时E级计算机将落户这里,超算中心的计算能力将提升1000倍,E级计算机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大型科学装置,为湾区基础科学研究、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支持。”超算深圳中心市场销售部部长黄晓慧说。
“四新”经济引领平台型发展
位于龙岗的神州云海公司,造型可爱的“艾娃”机器人曾登上2018央视春晚舞台,如今“艾娃”机器人已在银行、法院等机构上班,担任客服工作。
神州云海执行董事沈剑波指出,未来的平台机器人将不会局限于某一个物理点,而会变身为大人工智能系统里的一个服务点,成为企业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联系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
这种平台型发展思路,让正在崛起的深圳企业的发展半径迅速脱离一城一池,更着眼于利用技术优势,实现跨行业的改造,构建上下游的生态圈。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过去向单一医疗机构提供细胞制备服务的技术型公司,转型为将前沿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与机构和个人实时链接的服务型平台。
“这个跨界合作的细胞云平台就像生命科学领域里的‘淘宝’平台,不仅能为大多数医院和患者建立标准化的细胞制备中心,同时还向所有医院、上游公司开放,任何拥有个体化细胞治疗技术的创客团队、生物科技公司,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创业。”北科生物董事长胡祥说。
新技术孵化新产业,新模式衍生新业态,在新一轮技术、产业和信息交融对接的背景下,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成的“四新经济”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持续为深圳经济转型升级赋能,推动深圳经济不断实现高质量转变和增长。
深圳新兴产业“7+4”格局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
四大未来产业: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以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