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年末财政部提出推广PPP模式以来,我局一直密切关注PPP模式的发展动态,以促进 PPP项目在我区落地实施。
(一)强化PPP宣传培训。我局通过走出去加强学习和请进来强化培训的结合,不断形成推进PPP的共识。一方面组织区相关部门赴安徽省、重庆市等地开展PPP模式的调研,学习其他地区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先进经验,同时,积极参加财政部组织的系列培训,力求学习领会上求真求深,助推财政部门及业务部门提高认识、并切实转变理念,凝聚共识。另一方面,邀请业内和实务界专家来我区进行PPP实务操作培训,并通过财政普法园地、局门户网站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和政策解读。
(二)成立PPP领导小组。PPP项目涉及众多法律关系和主管单位,需要各部门综合协调。目前南海区成立了跨部门的PPP领导小组,发挥PPP项目统筹、管理和协调作用。
(三)着手开展PPP模式在我区的推广应用研究。我局作为2014年度全国财政协作课题“PPP模式在财政工作中的推广应用研究”的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夯实PPP的理论基础。为了促进PPP模式与南海实践的结合,我局于2015年组织专家开展PPP模式在南海区的推广应用研究。
二、南海区推广PPP模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目前我区PPP项目仍为空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基层政府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能。PPP项目需要比较复杂的法律、金融和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要求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PPP交易流程,对项目的运作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中介机构提供具体专业化的服务。目前,PPP项目的运作方法如市场测试、物有所值评价等对大部分基层政府来说还只是陌生的名词。财政部和发改委对PPP均有系统的论述,但缺乏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引,让基层政府在实践中依然无所适从。
(二)利益调节和风险分担机制难以确定。利益调节和风险分担机制是PP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PPP模式下,政府部门关注财政绩效及公共需求的满足程度,私人部门则关注回报和资本效率,两者的风险偏好和利益诉求存在巨大差距,如何确定利益调节和风险分担机制是PPP项目操作中的难题。
(三)难以找到合适的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目前社会资本包括金融机构都有意参与PPP项目,但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资本希望项目合作期限在3-5年,这主要是由于合作期限太长将导致PPP合同履行过程的变数太多。二是社会资本由于缺乏运营维护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往往倾向于项目建设好后直接移交政府运营维护。
三、南海区推广运用PPP模式的政策建议
南海区各部门正在探索推进PPP模式的路子和方法。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筛选一批适合采用PPP模式建设且对社会资本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特征选择合适的推进方式,打造PPP示范项目。
(一)对于具有收费基础的经营性项目,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等模式推进。现有存量BT项目,通过增加运营维护环节,使得在当前更多的PPP支持性政策保障之下,项目投资风险得以降低。
(二)对于主要依靠政府补助和政府付费的非经营性项目,采用政府购买服务、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三)将非经营性项目与其他经营性项目、相关资源开发权加以捆绑,打包成经营性项目,通过“以丰补歉”的方式及交易方案的合理设计,实现项目的整体资金平衡和风险控制。